问:接下来,李老师在复习方面能给予考生一些详细的指导吗?
通过八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访问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可以将考生的情况分为八种。这八种情况是可以任意组合的,组合后可以得到任何一个考生的详实的基本情况。
首先分为应届考生和社会在职考生两种。应届考生的年龄一般比社会在职考生小,所以基础知识比较坚实、记忆力比较好、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并且由于在校经常参加考试,所以有很丰富的应试经验,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的考察中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应届考生接触社会相对较少,社会阅历缺乏,所以在申论文章写作上可能会很难联系实际。故此应届考生在做申论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公务员的角色,让自己也融入其中,决不要站错队、坐错位,犯原则性错误。所以在“黄金备考阶段”考生在对基础知识的不间断的复习积累的同时,必须要加强时政要闻的广泛涉猎、申论热点的深入复习,做到一事一问、一事一论,更要进行大量的训练申论文章写作训练。
社会在职考生在年龄上会偏大,基础知识不牢固,记忆力比较差、注意力也比较难以集中。并且由于长期在职工作,应试能力会稍差。但是在长期接触社会和工作当中,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对一些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在申论文章写作的练习上会很轻车熟路的,更是可以旁征博引、引“时”据“热”将申论一论到底。所以在“黄金备考阶段”这类考生应注重系统学习复习基础的数学、逻辑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侧重于熟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的考试形式、内容、时限等等,同时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按照公务员考试的正式考试形式进行模拟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帮助社会在职考生减少对考试的生疏感,积累考试经验。还有对时政要闻与申论热点要强化记忆,与此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进行记忆,减少高强度记忆带来的枯燥感。
然后根据考试经历可以分为初试考生和经验考生。初试考生,顾名思义就是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对公务员考试完全不了解,对考试的形式、内容和难度没有概念,甚至对于参加公务员都只是跟风而为,并没有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类考生在“黄金备考阶段”必须对公务员的考试做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整体把握公务员考试的脉络。从考试考察的基本能力入手,有的放矢的逐步了解题型设置、难度水平等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信息。一定要在做到对考试有一定认识后,着手进行历年的真题的针对性训练,从而熟悉试题并进一步掌握自身的优势弱项,以便对症下药,进行后面的弱项强补训练。对考试熟悉之后,在进行专项训练,稳扎稳打、稳步提高。其中对于相关信息的收集、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也替大家收集整理了很多这样的信息,可以参看相关网站。
经验考生已经参加过一次或多次公务员考试,我们经常会听到学员说,李老师,我这是三进宫了,您看我应该咱们复习呢。这样的考生对于公务员考试的考察形式及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对于信息的了解已经不成问题,而且对于复习方法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案。此类考生需要注意的就是认真总结在历次考试当中自己没有成功的原因,正视不足和弱点。在我们这十一国庆节“黄金备考阶段”,经验考生一定要查找出自己失利的原因,然后强化自己的弱势。侧重的复习的是最新的热点问题、历年来的难点问题和新的考试中的新变化、新趋向,一定要突破旧有复习模式,广泛接触最新的考试题型,掌握新的方法技巧。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在新一轮的考试当中有新的进展、新的突破。
还有就是基础薄弱的考生。这样的考生首要任务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数学上的这些基本公式、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础常识,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词的使用、病句修改、语句连贯都要认真对待,要尽可能多的掌握。还可以参考一些内容丰富全面、难度贴近考试、方法易懂易学、技巧新颖实用的复习资料,这会大大减轻我们的工作量,不至于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系统的研究上,节约宝贵的时间。然后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专项(词的使用、病句修改、语句连贯、阅读理解)数量关系的专项(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判断推理专项(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在训练中加固基础知识的掌握,多做多练必能熟能生巧。
相对的就是基础坚实型考生。对于基础比较坚实的考生,在对基础知识做到“温故知新”的基础上,一定要针对最新的国考以及地方省考的真题进行大量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寻找做题的捷径、技巧和方法,或借鉴一些复习资料。力求能够在做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答题速度,从而做到快速、准确的答题。在基础好的情况下,制定的计划的针对性一定要强。首先划分科目的时间及完成时间,作好计划从针对性练习题目,到汇总模拟考试,计算时间从历届申论考试,揣测出题方向和淘汰已考题目。
最后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两类,就是偏文科思维的考生和偏理科思维的考生。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一般认为偏文科思维的考生对于纯理论化、理性化的问题,如数量关系、判断推理等部分上可能会稍弱。而在感性化的问题,如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上存在优势。所以应该注意加强对数学、逻辑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归纳总结,在面对行测考试题目时尽量做到理性思考。在申论文章的写作上,一定要注意题目设置资料的运用,在感性的基础上加强一些理性的思考,不要过于主观臆断。
而对于偏理科思维的考生就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上可能会稍弱,所以应该多多加强语言能力的表达的训练,审论文章的写作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问题应该灵活多变。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大家可以一一对号入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